新聞中心
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學“習”有感】劉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時間:2020-09-27   點擊數:

2020年教師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示了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同時,他還寄語廣大人民教師,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高校的年輕教師,習總書記的寄語不禁引發了我對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怎樣培養人的再次思考。我認為,教師要将以下四個方面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為黨和國家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優秀接班人。

一、以立德樹人

德行,人之根本。“德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對師德最普遍的解釋,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作為一名優秀的高校教師最基本的道德修養,也是教師在從事一切事物上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一名好的教師,師德最直觀的體現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無論是在教學工作還是行政工作中都有了自覺堅守的底線。教育事業不單單是養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根本,更重要的是,每個教師都是學生的領路人,是學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的培養人。

一名嚴謹、正直、有道德、有操守的高校教師才會被學生愛戴,才更可能赢得學生的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從來都不是依靠說教,授課就可以傳授的,更重要的是身教。立德也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用切身行動教育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開始,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歸根結底,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必須牢牢抓住的靈魂。

二、以文化育人

文化是民族血脈、人民精神家園。堅持以文化育人,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内在要求。能否有效傳承創新文化,是大學核心競争力的重要标志。在教育教學中,高校教師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現由教為中心到學為中心的轉變,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設有深度、有溫度的課堂。

“打鐵先要自身硬,良師方能出高徒。”隻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科研水平,才有資格做學生的導師,這就要求高校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自身的知識學習和經驗積累。掌握好基礎知識是前提,更重要的是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自身的創造力和眼界。始終走在學生的前面,做學生的指明燈,傳播優秀文化、傳播正确文化,傳播先進文化,是每個高校教師應該遵循的守則。

三、以道理服人

道理,道之理也,用《老子》的話來講,即指事物的本源、規律及法則。無論是在傳授知識還是指引方向時,都應該讓其明白其産生、發展以及每個規則背後所蘊含的道理。人都是樂于接受道理的,但道理也有其道,要時刻把握好講理事的分寸,不要扭曲“威脅”和“講道理”之間的關系,要注重講理時的場合,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講述道理,真正做到以道理服人。

講道理歸根究底,就是教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品格,設計有效的教育策略讓學生明确道理。教師要通過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思想,讓學生經曆、感知、體驗其産生的過程,從而最終深刻理解問題的本質,真正掌握知識和人生方向,讓學生在“講道理”中發展個人素養,實現人生價值。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四、以真情動人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隻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想要做好老師這份神聖的職業,就要時刻保持仁愛之心。好的老師不僅僅要有過硬的學術水平,更應該是一位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

老師的真情應該是眼神中都充滿着慈愛和友善,也透着智慧和溫情。老師應該用愛心和信任來教育和引導學生,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不斷拉近同學生的距離,使自己既能成為他們學習中的領路人,也要成為生活中的同行者,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師的工作是奉獻,用真誠的心、寬廣的胸懷、良好的品格、正直的行為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學問,幫助學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做人準則,才不愧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作者:劉鵬
編輯:張宜欣

版權所有 伟德官网地址 - 伟德 官网

手機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