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年04月28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成棟樓1014
報告題目: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報告摘要:人類智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計算、感知和認知智能。對于計算智能,機器已完勝人類。近年來,在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的幫助下,機器正在削弱人類在感知智能方面的領先優勢。然而,認知智能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獨特的能力。自然語言(或人類語言)是人類感知智能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謂自然語言處理,就是用計算技術來學習、理解和生成人類的語言,是人工智能的最高水平。早期的自然語言處理研究側重于自動分析語言的結構,并開發機器翻譯、問答等基礎技術。如今,研究人員更關注如何改進和利用這些工具,創建對話系統、翻譯引擎,挖掘社交媒體以獲取有關健康或财務的信息,識别對産品和服務的情感和情緒等等。本次報告将介紹自然語言處理這個快速發展的領 域的進展和挑戰。
報告個人簡介:車萬翔博士,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現任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計算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曾任YOCSEF哈爾濱主席(2016-2017年度)。在ACL、EMNLP、AAAI、IJCAI等國内外高水平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AAAI 2013年的文章獲得了最佳論文提名獎,論文累計被引用2,100餘次(Google Scholar數據),H-index值為26。出版教材 2 部,譯著 2 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等多項科研項目。負責研發的語言技術平台(LTP)已被600餘家單位共享,提供的在線“語言雲”服務已有用戶1萬餘人,并授權給百度、騰訊、華為等公司使用。2018年,獲CoNLL多語種句法分析國際評測第1名。2015-16年,連續兩年獲Google Focused Research Award(谷歌專注研究獎);2016年,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2);2012年,獲黑龍江省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2);2010年獲中國中文信息學會“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2)、首屆漢王青年創新獎(個人)等多項獎勵。2017年,所主講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Python)》課程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報告題目:人機對話前沿技術及研究趨勢
報告摘要:近年來,人機對話受到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重視。在研究上,自然語言理解技術逐漸從序列标注向深度學習的方向發展,對話管理經曆了由規則到有指導學習再到強化學習的發展過程,自然語言生成則從模闆生成、句子規劃,發展到端到端的深度學習模型。在應用上,基于人機對話技術的産品也層出不窮,如蘋果公司的Siri、亞馬遜的Echo音箱、微軟的Cortana、Facebook M以及谷歌的Allo等。同時,各大企業紛紛研發及收購AI平台,如微軟研發Luis.ai,三星、Facebook和谷歌分别收購了viv.ai、wit.ai和api.ai,百度自主研發了Duer OS以及收購kitt.ai,以上種種迹象表明了各大企業将在今後着力發展人機對話技術。2014年微軟發布了聊天機器人小冰,其特點是從實用化轉向娛樂化,降低了用戶期望值,直接采用文字溝通,并且随着深度學習技術被充分運用,技術水平有所提高,但也面臨對語境建模(對話上下文建模)、對機器人自身建模(個性化人機對話)的技術問題和用戶留存率仍然不高實際應用問題。因而人機對話系統應用的總體趨勢是通過聊天建立人與機器之間的信任,在聊天中對用戶進行畫像(用戶畫像)進而支持後續的場景化任務執行需求,然而當前的主要問題包括在聊天上如何能讓機器人更像人,以及在場景化任務執行中如何做到高效的場景切換。本次報告将針對人機對話中的核心關鍵技術的發展前沿和研究趨勢進行綜述,主要包括開放域人機對話中的一緻性、個性化和風格化問題,以及新興的對話式推薦技術。
報告人簡介:張偉男,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研究興趣包括人機對話及自然語言處理。在ACL、AAAI、IJCAI及IEEE TKDE等CCF A類國際會議及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多篇。目前為中國中文信息學會(CIPS)信息檢索專委會委員、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騰訊AI Lab學術顧問。曾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最佳青年成果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合創杯”第二屆全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及首屆“百度獎學金”。